小城二三事
马香菊
时光永是流驶,小城在时光的流逝中,尽管还是小,但是他的格致韵律自成一体。生活在其间目睹他的朝夕变化,步调还是因他小而恰有韵味。
(一)小城花事
小城环抱在秀丽的山中,通衢大道纵横不过四五条,不过即便是这纵横的几条,还每条街道自有其特色。主街道环围小叶榕,四季长春。在有些季节,时不时还有些鸟儿在小叶榕上叽叽喳喳叫过不停。有一次逛街,逛到一个色彩鲜艳的女装店,站在店外,那天阳光有点好,鸟儿还蛮多,看见小叶榕树上的一只鸟儿飞下来,直直飞入店中,小眼瞅瞅鲜亮的衣服,最终停留到试衣镜面前,对着镜子,伸着头摆了摆姿势,用小嘴啄着全身的羽毛,好像店中衣服俱不合意,唯有身上这套好。老板也没有去管这只鸟,还是在服装店里绣着她的十字绣……
走在街道上,有时头顶一片绿色,除鸟语盈耳外,有时还会碰见走街串巷的卖花的,花朵应时应节。春有兰,夏有栀子花,秋有菊,冬有梅……尤其有趣的是一个人称“花姑娘”的卖花的,其实不是女的,只是他卖的花好,人好,人送外号“花姑娘”。有时买一把栀子花,也许他会送你一朵玫瑰,买把梅花,有时看见马蹄莲好,要一朵,他也会送你一朵,偶尔还小开一下玩笑,买花,都觉得花朵分外明媚,香味尤其独特。
小城居民也喜欢种花,有些人家,在阳台上种上三角梅,红的,紫的,各色芳菲,有时一阵风来,风里有花香味,稍不注意,还有花朵袭人裙裾,问花花不语,花飞花自去,别是一番美意。即便是清晨,走在这样的街道,有花的瓣蕊,走在街上的人,扫街的人,都成了这小城别具风格的美感。在这个秋,小城还有浓烈醉人的桂花飘来。多雨的秋,打伞走在这样的街道,一边是滴答滴答的雨声,一边却是满袖的暗香。要是晚上走在这里,在昏黄的路灯下,月色淡淡,这香味总会引人想入非非,莫不是月中仙子扬手撒下月中桂花呢?
(二)小城吃事
小城西南,孝子河蜿蜒而过,沿河地带绿柳垂垂,拂过人的脸,牵住人的袖。偶尔河中寻食的白鹭在河上空飞起,好像要与风中飘扬的柳条共飞。河滨柳畔,要一杯茶,坐一下午,时光日影也在茶水中淡去。
河滨柳畔,除了吃茶,还有夜晚的美食。烤鱼,卤菜,夜啤酒……露天里晚上的味觉也被推高到了极限。有时吃着烤鱼,还看见车过,各种各样的车,宝马,奔驰,自行车,电动车,摩托车,三轮车……各地的车牌,只是走下车来,也在滨江路吃着,南腔北调地海侃着,喝着……夜晚就在这样的夜中过去,第二天,眯着惺忪的双眼,走出来,去到熟悉的面馆,喊老板来一碗小面,一会工夫,热腾腾的小面就到了面前。有时为了换换口味,叫个三轮,几分钟就会带你到别的面馆,很是方便。
(三)小城丧事
四围山色抱拢小城,夜色下,小城除了人流和车流而外,听到更多的是秋虫的鸣叫。偶尔还听到远处办丧事人家的歌声。记得初到万盛的时候,很不习惯万盛人办丧事除了请道士先生而外,还请乐队。那阵仗,反觉得不是丧事,而是一场喜事。犹记得,在一个浓黑的夜里,响起了一阵歌声,这阵歌声是为前一阵刚逝世的阿婆唱的。睡得迷迷糊糊地,突然听到“掀起你的盖头来……”,当即把我吓醒,在老家,老人逝世后,入殓前后,要有一张白色的帕子盖住脸和头部,称为盖头,寓意是死去的人今生未能为家庭以及家族尽到最大的努力,无脸见到先祖。“掀起你的盖头来……”歌手很有感情,我却在那瞬间毛骨悚然起来,仿佛看见没有盖头的阿婆缓缓升起……以后在小城中生活了几年,渐渐对小城的风俗有所了解,也不再陌生,反倒觉得小城流溢出的是孝道与亲情。请道士先生是为逝者超生,安慰亡灵,一路走好;请一个乐队,为逝者唱起歌曲,是对逝者的尊重,也是亲人对失去家人的忧伤的表达,好像亲人还在活着,亦如生前还爱热闹,还喜欢听戏听歌,也给在夜里守夜尽孝道的孝子莫大的精神支柱。温情与孝道并重,何谈死之恐怖?
小城悠闲惬意温情,生活在其间,时光日影不知不觉渐去。各地来到这里的外地人也渐渐成了这座小城的安居者,也种着花,吃着茶,打着麻将,淡看小城的生生死死的人们。安心居处,哪里不是家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