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心安处
戴馨
日影飞逝,时光倏忽。父亲过世已两年多了。当初撕心裂肺的痛已然隐退于日子的底面,淡如一缕萧瑟的秋风——仍有凉意盘旋于心头,生活还是得继续。我是一粒种子,被父亲撒播在远处,离开世代依存的茂密丛林,寂然于一方土地扎下根系,汲取养分,并顽强生长。
我只唯一一次踏上过真正的故乡——泸县的土地。一路上经过的地名,怅然又惊喜地冲击着我的大脑。毘卢、仙佛、圆通……那是怎样一个被神灵庇佑的风水宝地!一个家族历时三百多年的血脉传承!我怔忡良久,心中五味杂陈。
事实上,仅凭一面之缘,我是不可能深入这血脉的根系的,只能以一个后辈人的身份和视角,去仰视去回望生命的起源。我深知,此生,我的生命,我的根,已悄然与身处的这个小城紧紧维系。
小城原是一个矿区,南桐、鱼田堡、东林、红岩、砚石台五大煤矿倚角而立。我自小是在电厂厂区长大的,因此从小学至高中接触的所有人事,几乎都与矿区密不可分。那里有着独特的世俗人情,将我及我的同代人煅炼出一种独特的气质,不会太逼仄,但也不会很高远。小时候,澡堂、电影院,总是拥挤异常,是一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标志。当时以矿建区,称“南桐矿区”的这座小城,在印象中显得尤其灰暗,实则非常洁净。父亲曾回忆,年轻时在电厂烧锅炉(是电厂的沸腾炉)的他一向是穿着白衬衫的。尽管记忆会有错漏,但味觉总不致蒙骗于人。那时,小城有名的“早来俏”锅贴饺子一直是我的最爱。周末,总爱粘着父亲的同事,一位伯伯,到城里来饕餮一顿。饺子轻薄脆香的皮,咬一口便满嘴浸油,给予我极大的满足。大一些,就和同学一道,每逢假日,走十几里公路来到城里的公园,即现在的万盛公园野餐。只是原来公园不如现在打造得这般精致。那时候怎么就不知道疲累,还乐呵呵的,看一路稻浪翻滚,白鸟蹁跹。工作了,有了新嗜好,和好友骑车从南桐出发,行经小城,到鱼田堡、东林绕一个大圈。那时家还没有搬到城里,对小城充满了向往。小城虽小,小到只有一两条公路,但毕竟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中心。每逢周末,几个女友还喜欢到小城来逛街,从店里服饰的式样变化和街上女郎的穿着中,捕捉最新的潮流信息。
岁月改变着人的容颜,也在小城刻画下诸多印迹。当我逐渐沉静,开始用一颗敏锐的心去感触它时,发觉小城在变,虽然改变得很缓慢,有些赶不上热爱它的人们的期盼,但它毕竟是变美了。道路拓宽,范围扩大,城区空地越来越多地被花草树木覆盖。街道两旁的楼房大多改造一新,还出现了环境优美的小区。城市布局也愈加规范宜居,有了市民广场、健身步道及休闲公园,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。自97年开发旅游以来,人们的视野更是投射向更广阔的远处。这才知道,原来小城还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,有着山环水抱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。只要我们放低身姿,它简直称得上景色宜人。正式更名为“万盛区”的这座小城,陡然如一位苍老妇人变身为一素雅少女,面目清新可喜。
小城的宁静是令人心仪的。不可否认,我也喜欢大城市的繁华和新异,假日也喜欢四处走走看看,但大城市自有它的死肋——拥堵。每当夏日热浪翻滚,听着耳畔噪音四起,眼前蜂拥而至的各式车辆,总有眩晕的感觉,真想立马回到小城,舒缓一下紧张的神经。有次从永川来的表哥对我说:你们这儿公路上好像没有多少车!言下之意是不够发达。我淡然一笑。这不是正是我心中希望的吗?经济飞速发展,这个世界已太过喧嚣。家之所以成为家的定义,是因为它是港湾,是心灵停泊之处。小城自然具备这一特点。一个宁静的家带给人以安定与信心,让你有底气,生发出力量,去面对前路的风雨。今夏,我在重庆市区的街上偶遇一个才调离万盛的同事,行色匆匆中,她的眼神在暮色的映衬中有一丝迷茫,我固执地认为,这就是脱离了依靠,未曾融入新环境的一种不确定与不自信吧。
小城最大的好处在于,只要你愿意,短时间内便可以与自然亲近。身处城市藩篱的人,口中所言就是走向自然,但内心是否作如是想,未得而知。不管怎样,让心灵回归山林恐怕是现代人的普遍追求。因此,居住在小城,可以说一切便利。当你疲了,倦了,可以就近走向城中的公园。它由曲环相绕的小公路将几座低山相连,野趣十足,实则是小城人理想中的休闲天堂。站在山顶,沐着山风,俯瞰小城的风姿,一条绿带蜿蜒而过,群山环绕中楼群林立,绿意葱笼,养眼养心。或是来到城边的方家山,沿着百年前的通商古道渐入秘境,听林曲悠扬,看枫香缤纷。稍远一点,就驱车一二十分钟去到环城的绿色屏障——黑山,投入无边的林海松涛。这里晨有翩然翻转的云雾,夜有明亮清透的月光。若是夏日,白日里也是凉风习习,山间的林泉迸射出天籁仙音,敲击在心头也是凉浸浸的。
小城也有着独特的文化渊源。周孝子的传说源远流长,一个“孝”字便把此地的淳厚民风演绎。刘子如与邓九先的善举,至今还令小城蒙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。“马嘶坝”、“万人坑”的历史,又为小城涂抹上一丝悲怆和苍凉……还有二郎峡、关坝各处众多的崖墓,令小城添了许多神秘。从夜郎部落的古老传说,到丛林海孔洞的抗战遗迹,一城虽小,也有它的历史沿革,艰辛步履。浩如烟云的历史,丰富多彩的自然,赋予了它无穷无尽的可供探询的意义。
因为小,小城才显得真实可触,易于把握。也因其小,在时代的冲击与变革中,它总是处于命运转折的关口。不知前途如何,只有殷切的祈盼与深深的祝福。但我相信,小城,将永远是我们安然宁静的港湾。
苏轼在词《定风波》序中道:余问柔:“广南风土,应是不好?”柔对曰:‘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。” 柔奴心中的故乡,是那个遭贬的王巩。不论跟随他去到何处,尝遍艰辛,都有着心灵的依靠、笃实的感觉。而我心中的故乡,早已同我出生、成长的这座小城,这片土地,牢牢地融合为一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