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 园
梁光华
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,谁不爱自己的家园呢?
我生长在红岩,每天面对的就是那里的山,那里的水。那里有左邻右舍,亲朋好友,孩提玩伴,我的童年充满快乐。所以如果有人问我的家园在哪里?我温暖的家园在红岩。
孱孱流淌的孝子河,将红岩与万盛联系在一起。两地相隔虽然只有几公里的路程,但对于交通还不太方便,物质还很贫乏的时代,万盛对于我很小以来就是一种向往。
那时的万盛城很小,走上一圈也就几十分钟而已,并且灰扑扑的。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华,没有高楼接憧的现代,没有霓虹闪烁的时尚……可我每次穿行在那高低错落木墙青瓦房的老街中,看到悠闲下棋的老人,划拳吆喝的汉子,嬉笑玩耍的同龄,殷勤忙碌的店家,当然,还有在街道拐角处时不时看见一些乡下常见的菜园劳作场面……这些在今天看来,也就是一个陈旧落后的乡场而已。但对于没有见过更大世面的孩子而言,这里就是城市,是南桐矿区政府所在地,是父老乡亲逢年过节购货物的地方,是大人孩子看闹热的地方,城市对于我永远充满诱惑。
一年到头偶尔能有那么几次到万盛,无非也就是跟着大人们一起看看耍龙灯、打铁水,买身衣服、裤子而已,当然孩子的我已经很满足很快乐了。但就是这不多的经历中,见到的、听到的那些新鲜和好奇,逐步建立起家园万盛的概念。六岁那年,在万盛唯一的矿山像馆,父亲带着我们全家照了张全家福,我对于万盛的感知也一并装进了相册里。
随着我的一天天长大,我终于能够独自一人到万盛,也终于能够迈进老街的饭馆,来瓶“山城”啤酒,来份锅贴饺子,这个时候我似乎有了做万盛人的自豪感。从我家乡流淌到万盛的孝子河水,将我家园的概念一天天扩大,从夹皮沟扩展到了万盛城。
时间的日历在匆忙中翻阅,生活的滋味甚至还来不及品尝,我的人生就从童年到少年,再从少年到青年,而今已然是人到中年了。当了个教书匠,做了位孩子王,每天周而复始的奔波,生计的需求早已经麻木我家园的感觉。漠视了万盛的变化,甚至鄙视家园的简陋,而无端羡慕他家外表的繁华。
终于有一天,市井相传“綦江、万盛要合二为一了”,家园的情感突然间沁润了我的心灵。所有熟悉得有些麻木的名字,甚至还一直觉得有许多瑕疵的名字,竟全涌入我家园的词汇中。我开始梳理记忆,寻找万盛的种种美好。
黑山幽谷、龙鳞石海、樱花温泉、奥陶纪公园、九锅箐公园、铜鼓滩漂流、白龙湖、青山湖……这些旅游景点,装点出重庆城市后花园,每年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光;子如慈善文化、红苗民族文化、金桥吹打艺术、矿山煤炭文化、三线建设文化、羽球飞扬文化……这些地方文化,成为万盛城市的精神堡垒,让万盛挺起了脊梁,充满了自豪。
每次攀爬天梯,绕行公园,站在制高点,燎望万盛小城,在群山环抱中,高楼林立、奇石点缀,蜿蜒流淌的孝子河水,将家园串成为一幅山水长卷……越看越觉美丽而壮观,豪迈之情油然而生。每次散步广场,孝河两岸,闪烁的霓虹将万盛装点成五彩的明珠。看市民平常生活,如跳坝坝舞,体育锻炼,喝夜啤酒……万盛悠闲的生活让人羡慕。在其中生活了这些年,早已经熟悉,早已经眷念,早已经写满幸福。
也许这次的传闻,会随着孝子河流淌的方向,继续将我的家园概念放大,就如童年时从红岩延伸到万盛一样;也许我家园的名字还要变化,但许多年以后,“万盛”就如曾经熟悉的“南桐矿区”一样,会变得那么生疏而遥远吗!
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名字可以变化,生活可以迁移,但这片养育着27万万盛人民的土地,其洋溢的土地芬香和承载的岁月记忆,已经和浓浓的家乡情融化在一起,成为我们永远的深爱。
我爱我的家园,不管将来怎样变化。